第二百四十三章 声名狼藉-《率土风云起汉末》
第(2/3)页
“黄巾之乱祸起十常侍,但又何尝不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?外戚凭借着皇族的扶持,拉拢士族针对宦官,这其中复出了多少利益?这里利益是哪里来的?十常侍当初为了攀附先帝,这其中有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?我不是什么好人,但我也绝不想成为那个附着在百姓身上的吸血鬼。”
听着龙俊的阐述,朱儁欲言又止,随即苦涩的笑道“本想借着报恩的机会提点一下侯爷,好彰显一下老夫的能力,然而却没想到侯爷比老夫看的还要通透。”顿了一下,朱儁转过头,神情肃穆的向龙俊施了一礼,沉声道“会稽朱公伟,见过镇北侯。”
见状,龙俊紧忙双手扶起朱儁,玩笑道“老大人何至于此?龙子羽一介后辈怎可当老大人如此大礼?这传出去,老大人莫不是叫我声名狼藉?”
“哈哈,侯爷还怕声名狼藉?恐怕用不了多久,侯爷的臭名就会传遍天下。”
“那老大人屈身于我这里,不是一样么?”
一老一少相视一笑,尽在不言中。
初平二年二月末,关中设立太学院的消息席卷大汉十三州,除却还在互相攻伐的诸侯外,几乎所有士族纷纷谴责龙俊的所作所为,将太学院比作伪学,许多准备投效关中的士家,为此毅然决然的返回祖地跟随那些反对龙俊之人,一起斥责关中。一时间龙俊声名狼藉,曾经一切的荣誉都化作了泡影。
但也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老者悍然踏进关中这片沃土,荀彧的叔父荀爽。当老人进入函谷关之时,龙俊亲自率人于潼关迎接,荀攸、荀彧陪同两侧。可出乎意料的是,老人从走出马车的那一刻,直到镇北侯府,一句话也没跟两人说,弄的二人疑惑不已。
好在荀攸的脸皮比较厚,跟龙俊讨要了几天假期,专门陪在荀爽身旁,比老人带来的书童都要勤快。可即便是这样老人也不搭理他们,最终荀彧见这样也不是回事,遂硬着头皮跟荀攸一起做起了书童,直至第三日,老人才肯搭理这两位后辈。
“朽木不可雕说得就是你们叔侄!”
二荀闻言,相视一眼,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思,荀彧紧忙给荀攸施以眼色,让其问问到底咋回事。荀攸见状冲荀彧翻了个白眼,然后一脸悻悻然的问道“咋了叔爷?您老咋发这么大脾气?若是我们犯了啥错误,您说出来,吾等一定改正!”
“改正?”冷笑一声,荀爽掏出那篇抨击龙俊的文章,摆在桌上,似笑非笑的问道“写这篇文章的都是一群猪,那你们这种对太学院默不作声之人,又是什么?”
“这...这....”闻言,荀攸挠了挠耳朵,紧忙给荀彧施以眼色示意他来解释。可荀彧此刻已经知道荀爽心中所想,哪敢在出言惹这位老祖宗生气?
第(2/3)页